21.古诗三首-凉州词 部编版 年级上册 七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学习《凉州词》,结合注释弄懂诗歌的大意,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想象画面,说出自己的体会。

学习

重难点

1.学习《凉州词》,结合注释弄懂诗歌的大意,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想象画面,说出自己的体会。

学情分析 学生对边塞诗有所了解,但并没有系统地从背景、情感等角度系统地学习了解过。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前后勾连,再感诗风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边塞诗,将《出塞》和本节课要学的《凉州词》前后勾连起来,使学生对边塞诗的题材和风格形成初步的感知,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调。】

1.学生齐背 《出塞》,感受诗人希望国家统一的情怀。

2.简介边塞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背诵的这首《出塞》是一首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后世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边塞诗的题材很丰富,有的描写边关自然风光, 有的倾诉别离的思念,还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这节课,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3.简介作者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少时就聪颖过人,举止豪放,他的诗多豪放壮丽之句,可惜很多已散失,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的是他的《凉州词》。

4.课件出示图片,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沙漠图片

你们看,边关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并咏唱。

(2)教师板书:《凉州词》

学习任务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诗歌,回忆以前学习的七言诗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读出节奏美、音韵美。

3.个别朗读,学生评价。

4.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小组间交流。

诗意: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促人出发了。如果醉卧在沙扬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学习任务三品读想象,感悟诗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诗歌,借助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把短短的诗读成一幅幅立体、鲜活的画,入情入境,感诗人之所感。同时,多次与本课学习的前一首古诗《出塞》相勾连,以情激情,以诗导诗,打通了诗歌学习的脉络。】

1.读“葡萄美酒夜光杯”。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醇香的美酒。

(2)课件分别出示夜光杯和葡萄酒的图片,丰富想象。

①介绍: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而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

②引导想象:欣赏了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图片,一定让你脑海中的画面更丰富了!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你仿佛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

预设: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众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场面的盛大和气氛的欢乐。

2.读“欲饮琵琶马上催”。

(1)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

预设:急促的琵琶声。

(2)教师介绍: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课件播放激越的琵琶曲)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预设:快尽兴畅饮;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