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16 表里的生物 | 统编版 | 六年级上册 | 第五单元 | 第2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16个词语。
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 3.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
||||
学习重难点 | 1.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
2.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
||||
学情分析 |
对于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对于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自学起来有些困难,老师须逐步指导。 | ||||
教学辅助 | PPT、学习任务单等。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品读课文,感受形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心理描写切入,引导学生体会“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仅仅了解“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是不够的,还要能找出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让阅读更有深度。)
- 过渡:上节课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初步感知到作者是一个有好奇心、爱思考的孩子。大家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的?我们继续探究。
- 小组合作,深入学习。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做简单批注。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观。
4.展示交流:
【预设】
(1)(课件出示):
“表里的生物”的特别之处:
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 交流第二个问题:
【预设1】:从“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特别喜欢思考。
【预设2】:从“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这句话中也可看出“我”特别爱问问题。 - 归纳:“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 课文中还有很多地方都能说明,请继续交流,找出其他的句子来印证刚才表述的观点。
课件出示:
-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 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 “为什么呢?”我又问。
(5)引导:从第1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因没有满足好奇心,“我”感到很痛苦)
从第2句话中你能体会到“我”的什么特点?(“我”善于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对父亲的怀表进行仔细观察)
从第3个片段中可以体会到“我”是个勤于思考、喜欢探索的孩子。
5.提问:大家找到的这些句子都是对“我”哪方面的描写?(心理、语言)
6.追问:连起来读一读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除了能感受到“我”爱思考,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1】:“我”每次思考都会经过推理和论证,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预设2】:“我”是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的。
6.启发思考:这一系列的提问之间有关联吗?
预设:“我”的思考是逐步推进的,即不是单一的一次思考,而是连续不断的。
7.小结:大家不仅抓住课文中的语句来感受人物的特点,还学会了将这些语句相互关联起来进一步认识“我”的特点。我们要继续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读课文。
学习任务二:研读课文,指导朗读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