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1 古诗三首 | 统编版 | 五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 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
||||
学习
重难点 |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
||||
学情分析 | 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又都与儿童有关,反映儿童生活,学生也可能有着相似的亲身经历,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的共鸣,进而在阅读古诗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
教学辅助 |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
教学过程
任务一:诗题解读,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和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了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
1.播放歌曲《童年》。
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虑……)童年真是多姿多彩!童年的生活无忧无虑!(课件展示单元导读页)正如冰心说的那样——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冰心
引导语:古代儿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又有怎样的乐趣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三首》(教师板书),走近古代儿童的生活。
2.诗题解读
(1)出示第一首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四时”“杂兴”的意思。
预设:“四时”就是一年四季,“杂兴”指有感而发、随性而写的诗篇。
教师点拨:《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有了很多的感想,于是用诗的形式记录下来,写成了《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这组大型田园诗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31首。
3.了解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任务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然后学以致用,自学古诗。】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学生读古诗,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指导:“供”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给,读四声“ɡònɡ”时表示从事;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2)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指名读,齐读)
(3)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夏季。通过“桑阴”可以看出,“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
2.认读字词: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后,再齐读。
昼夜 耘田 供耕织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汉字“昼、耘、桑”。
4.习得方法,自学古诗。
(1)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学习方法
引导语:这首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古诗的大意。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呢?
方法总结: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大意,再把每行诗句的大意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