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明确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学会用多种方法发现、提炼事物特征。
2.根据读者特点选择说明内容,用恰当方法多维介绍事物的特征。
3.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学会用多种方法发现、提炼、归纳事物特征。
2.根据读者特点恰当选择说明内容,用恰当方法多维介绍事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花草树木有自然之色,亭台楼阁有人文之韵,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间万物都有其特征,如何在说明文中将说明对象的特征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如何在说明文中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二、活动一:理解“特征”
1.谜语竞猜
谜语一:有一种动物,毛绒绒的,两只眼睛,四条腿,有很多人喜欢。
你能猜猜,它是什么动物吗?
谜语二:有一种动物,毛绒绒的,两只眼睛,四条腿,身上的毛是黑白两种颜色,喜欢吃竹子,有很多人喜欢。
你能猜猜,它是什么动物吗?
思考:为什么我们根据谜语一的描述无法猜出最准确的动物,而根据谜语二的描述却能猜出准确的动物呢?
明确:因为谜语一描述宽泛,谜语二描述具体;因为谜语一没有抓住动物的特征,谜语二抓住了动物的特征。
小故事:柏拉图说“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 他的一个学生把一只鸡拔光了毛,说:“这就是柏拉图的‘人’!”
原因:没有抓住人的本质特征。
因此,在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2.明确特征
事物特征概念及分类
特征就是某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标志,即该事物所特有的个性。
特征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外显性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等;
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
3.回顾特征
回顾《蝉》这篇课文,作者写“蝉的卵”,分别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
蝉的卵的特征有:
①蝉在细树枝上大量产卵,以防危险;
②幼虫悬在线上,准备落地;
③幼虫找到并钻进软土,过4年地下生活。
三、活动二:抓住“特征”
1.观察、比较抓显性特征
(1)观察兔子图片,说说这个兔子的特征?
(2)比较兔子和小猫的图片,说说兔子的特征。
归纳:刚才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抓住这个兔子的外部特征的?
明确:观察、比较
写作技巧1:
可以通过看、摸、捏、掂、闻等方法观察说明对象的特征外,还可通过比较抓事物特征,比较事物的整体与局部、个体与群体、同类与别类。
2.查找、实验抓隐性特征
(1)思考:你还想介绍兔子哪些方面的特征?如果要了解兔子的隐性特征,可以用什么办法去获取这些信息?
明确:
生活习性、性格特点等。
查找资料、实验操作
写作技巧2:
在把握说明事物的隐性特征时,我们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提取相关信息,如果有一些自己想要介绍的内容没有权威资料时,也可以通过实验深入探究其隐性特征,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班级说明文写作小组计划将语文课本“写作实践”中关于坎儿井的资料整理成一篇说明文,投稿到年级的《求实》公众号上,这个公众号下设不同的栏目,请你为下面三个栏目选择合适的素材,体现坎儿井的特征。
栏目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栏目2:追古抚今,保护文物
栏目3:匠心独运,创造奇迹
8则材料涉及的坎儿井的特征:
①坎儿井所处环境与建造原因
②坎儿井形式与工作原理
③坎儿井的来历
④)坎儿井的作用
⑤坎儿井开凿的技术难度
⑥坎儿井的规模及地位
⑦坎儿井的今昔对比及衰退形势
⑧坎儿井的现状及保护价值
明确:
栏目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②④
栏目2:追古抚今,保护文物 ③⑦⑧
栏目3:匠心独运,创造奇迹 ①②⑤⑥
3.分类、归纳明特征表现
下面三组文章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和说明事物的?
第一组:《苏州园林》 《中国石拱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二组:《蝉》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