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课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体会科学探索时的艰苦与快乐,感受居里夫妇的精神和品质。
2.理解文中引用原话及人物描写的作用,把握传记的主要特点。
3.感受本文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语言,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重点难点】
1.了解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忘我奉献的人格魅力。
2.把握传记的特点,了解引用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
她是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她是世界上第一位在两个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她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她就是玛丽·居里。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人物传记《美丽的颜色》,走近居里夫人,见证居里夫人探索科学的艰难过程。
二、检查预习
1.人物简介
玛丽·居里,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研究放射性现象,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镭和钋。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
2.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1904—2007),居里夫人的次女,法国人,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曾为其母撰写《居里夫人传》。
3.作品简介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三年后写成的。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的年表,是一本很翔实的个人记录。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4.文体知识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两个:一是真实性,二是文学性。
5.字词积累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微妙(miào) 燥热(zào) 沥青(lì) 骤雨猝至(cù)
窒息(zhì) 吹嘘(xū) 荧光(yíng) 筋疲力尽(jīn)
简陋(lòu) 炽热(chì) 踱步(duó) 小心翼翼(yì)
轮廓(kuò) 酸渍(zì) 铀矿(yóu) 和颜悦色(hé)
理解下列词语的词义:
炽热:温度高,极热。炽,(火)旺。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尽,完。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可亲。颜,面容;色,脸色。
三、任务一:知晓美丽故事
读传记,读人也是在读故事。
1.在《美丽的颜色》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居里夫妇在夏热冬寒、条件简陋的棚屋里提取镭的漫长、艰苦而又快乐的过程。
【方法点拨: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试着找出概括居里夫人探索镭过程的两个词语。
艰苦和快乐
四、任务二:品读美丽精神
读传记,读人更要读精神。
1.活动一:寻找探索的“艰苦”
从不同角度说一说:“艰苦”体现在哪些方面?(圈点勾画体现居里夫妇探索过程“艰苦”的相关语句,进行批注。)
①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没有方法补救。
(抓住季节,突出了工作环境恶劣。)
②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从关联词的角度读出了天气的寒冷、条件的艰苦。)
③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
(“整天”“差不多”“筋疲力尽”,两个“变成”写出了工作强度之大,提炼过程漫长。)
2.活动二:品读探索的“快乐”
在这样简陋、艰苦的实验条件下,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居里夫妇的工作态度如何?(圈点勾画体现居里夫妇探索过程“快乐”的相关语句,进行批注。)
①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
(连用两个“最”字表现了这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的快乐。)
②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
(“迷住”一字表明这是一种执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