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4课 《古代诗歌三首 十五夜望月》 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背诵古诗。

2.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3.学习生动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学习

重难点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学情分析

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了解中秋节

1.新课导入,中秋节习俗

吃月饼   赏月   饮桂花酒

2.助学资料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3.走近作者

王建(约767—831后),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广泛,爱憎分明,生活气息浓郁。主要作品:《凉州行》《海人谣》《宫词》等。

4.写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原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学习任务二:朗读诗歌、把握节奏

1.听录音朗读《十五夜望月》   注意诗歌朗读节奏。

2.我会写

3.书写指导

学习任务三:理解诗意、想像画面

1.解读诗题

本诗在《全唐诗》中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是诗人的朋友,具体名字、生辰不详,从诗的原题来看,应该是诗人思念朋友所作。

2.朗读诗歌

朗读诗歌,多读几遍,疏通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十五夜①望月
[唐]王建
中庭②地白③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4.理解诗意

A.中庭②地白③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大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十五夜望月》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庭院中的地面映着皎洁的月光,一片雪白,院中高高的树上栖息着鹊鸦,对着明亮的月光发出惊鸣,空气中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桂花的幽香,诗人走到桂树跟前,发现微冷的秋露凝结,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