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第1课时)
年级 | 八年级 | 授课时间 | |
课题 |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
教学
目标 |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知道如何规范地测量长度。
2. 能通过日常现象、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了解计量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
||
教材
分析 |
按照《课标》的要求,本节应让学生通过对长度这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使学生懂得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本节的重点是长度的测量。测量时,应引导学生先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测量。通过对1cm、1mm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国际单位制,并会估测长度。 |
||
教学
器材 |
直尺、皮卷尺、折尺、游标卡尺、千分尺、三角尺、硬币、细金属丝(长度约20cm)等。
视频:《长度的单位》、《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
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导入新课
【事例引入】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比如说,同学们的身高是多少;穿的鞋是多大号码;课桌的高度、长度、宽度是多少等。
【实验引入】让学生先观察上图中帽檐的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哪个较长?右图中,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较大?再用尺进行测量。 【教师总结】我们的视觉并不可靠,为了正确的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的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发明了许多仪器和工具。这些仪器和工具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测量。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先目测再进行实际测量。 |
学习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
1. 国际单位制 (1)长度测量的历史 【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① “腕尺”:古埃及人用“腕尺”作为长度单位,但腕尺的标准常常是不一样的。 ②“步”:中国的唐太宗李世民以他的左右脚各走一步来订为长度单位,称为“步”。 ③“呎”:英国人把麦穗中较大的36粒麦粒,头尾相接地排列起来,定为1呎的长度。 【总结】长期以来,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年代)选定的测量标准各不相同。同一个长度用不同的标准来表示,结果不同,国际间交流很不方便。 (2)国际单位制 人们逐渐认识到,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的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 ①单位的概念:测量要有标准,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②国际单位制: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我国法定单位用国际单位制。 2. 长度的单位 【提问】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总结】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指出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使学生知道这两个单位很小。 【归纳讲解】 (1)国际单位:米,符号是m。 “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2)常用单位:km、dm、cm、mm、μm、nm。 (3)单位换算: 1 km=103m 1dm=10-1 m 1cm=10-2 m 1 mm=10-3 m 1μm=10-6 m 1nm=10-9 m (4)长度单位进率记忆方法 记住:km、m、mm、μm、nm之间的进率为103,m、dm、cm、mm之间的进率为10。 长度单位换算示意图:
(5)长度单位换算的步骤 数值不变,乘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如图所示: 是把25.68 cm换算为0.2568m的过程。
【播放视频】——《长度的单位》。 【例题1】试一试你对长度单位的掌握情况,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单位: ①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_____;②物理书的长度是2.56_____; ③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_____;④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____。 【答案】①m;②dm;③cm;④mm。 【解析】①同学的身高是1.67 m;②物理书的长度是2.56 dm=25.6cm; ③铅笔的长度是18 cm;④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mm。 【例题2】进行单位换算: ①5.4km= m = nm ②2.4nm = mm = km ③1.5mm= μm= m 【答案】①5.4×103,5.4×1012.②2.4×10-6,2.4×10-12.③1.5×103,1.5×10-3. 【解析】①根据1m=109nm得 5.4km= 5.4×1km =5.4×103m= 5.4×103×1m = 5.4×1012 nm ②根据1nm=10-3μm =10-6mm得 2.4nm=2.4×1nm=2.4×10-6mm =2.4×10-12km ③根据1mm=103μm得1.5mm=1.5×1mm=1.5×103μm=1.5×10-3m 【例题3】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 ) A. 12.56 cm=12.56×10-2 m=0.1256 m B. 12.56 cm=12.56 cm×10-2 m=0.1256m C. 12.56 cm=12.56÷102 =0.1256 m D. 12.56 cm=12.56×10-2 cm=0.1256m 【解析】进行单位换算时,数字保持不变,然后乘以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只有A正确。具体过程分析如下:
|
观看图片,了解长度测量的历史。
知道什么是国际单位制,为什么规定国际单位制。
回忆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习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进率及单位的换算。
找出大小单位间进率的规律。
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步骤。
观看视频《长度的单位》。
做例题1,写出正确的单位,对常用物体的长度有一个大体的印象。
做例题2,会进行正确的单位换算。
做例题3,掌握单位换算的技巧。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