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1.了解古典白话小说的相关知识,把握故事   情节。(重点)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难点)

3.在生活中,学会以诚待人;关注时事,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难点)

 

2课时

 

 

1.看视频

2.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副对联赞颂的是谁?

 

自主学习任务一:记一记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当堂检测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     小说。

【答案】 罗贯中      章回体

自主学习任务二:了解背景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尚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逼,不得不辞别刘备去曹营,去曹营前他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自主学习任务三:

1.读一读,写一写。

沔  (miǎn)  璋  (zhāng)   吴会(huì)  殆  (dài)    怠慢(dài)  拜谒(yè)

傲慢(ào)   愧赧(nǎn)   鄙贱(bǐ)  存恤(xù)   纶巾(lún)  鹤氅(chǎng )

贵胄(zhòu)  如雷贯耳(guàn)箪食壶浆(dān)顿开茅塞(sè )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叱曰(chì)    拱手(gǒng)    半晌(shǎng)  侍立(shì)

B.鹤氅(chǎng)    纶巾(lún)     晋谒(hè)     愧赧(nǎn)

C.倾颓(tuí)    董卓(zhuó)    沃野(wò)    箪食(dān)

D.鄙贱(bǐ)     疏懒(shū)     一宵(xiāo)   存恤(xù)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字音。B. 纶巾(lún)——guān,晋谒(hè)——yè。

2.词语积累

怠慢: 冷淡;表示招待不周到。

拜谒:拜访谒见。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鄙贱:指卑微下贱的人。

存恤:爱惜,体恤。

纶巾:古代用青丝做成的头巾。

思贤如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也说求贤若渴。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大。

经世奇才:有整治天下的罕见才能。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过盛浆。

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也说茅塞顿开。

▲当堂检测

2.下列各项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的大名在音乐界早已如雷贯耳,爱乐者几乎无人不晓。

B.刘备思贤如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C.听了张老师的讲解,我是顿开茅塞,完全领会了这一课的中心思想。

D.学校开运动会的那一天,同学们箪食壶浆,做好了一切准备。

【答案】D

【解析】A.“如雷贯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符合语境;B.“三顾茅庐”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符合语境;C.“顿开茅塞”比喻忽然开窍,醒悟或明白了一个道理。符合语境;D.“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不能用于欢迎同学们,对象使用有误;故选D。

自主学习任务四:情节梳理。

快速读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① )

通过玄德、关公、张飞三人的对话,叙述玄德三顾茅庐前的准备,表现出三人态度的不同。

第二部分( ②、③ )

玄德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并问计于诸葛亮。

第三部分( ④ )

玄德请诸葛亮出山帮自己谋划天下,诸葛亮答应出山。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