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行路难(其一)
1.反复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涵。
2.体会诗歌形象和富于变化的语言。
3.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1课时
提起唐诗,怎么不提李白。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请联系具体的诗句,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屏显: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我从______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________的李白”的句式来回答。
嗜酒的李白,爱月的李白,藐视权贵的李白,才华横溢的李白,思乡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这位一代诗仙,仕途坎坷,让人扼腕叹息,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李白,感受他创作行路难时的心路历程。
出示目标,朗读目标。
了解作者,记住文学常识。
屏显: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了解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本诗是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表达自己抑郁不平的心情。
提问:行路难——难在何处呢?
朗读课文,通文正字。
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朗读指导: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然”字颤音弱收,有如叹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山”短促收束,“满”,“山”,一字一顿读出来)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语气柔和而喜悦,情绪较为昂扬)
行路难↗,行路难,↗
(两个短句都是升调,后句比前句语气高昂,表达无路可走时焦急如焚的心境)
多歧路⌒,今⌒//安在?↘
(“在”用气音,长吁一口气发出来,用疑问语气读出无路可走的现实,表达怨愤的情绪)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深切憧憬和满怀信心,以昂扬语气收束)
注:
/表示时间停顿较短;
//表示时间停顿略长;
⌒表示语气延长;
~表示颤音;
- 表示是重音;
↗↘分别表示声调微升和声调略降,突出抑扬顿挫感。
正音正字
注意下面这些词语:
金樽(zūn) 投箸(zhù) 歧(qí)路
结合注释,疏通文义
1.对照课下注释,同桌合作,理解诗歌大意。
词义答疑,注意下面重点词:
①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珍羞:珍贵的佳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②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
③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尚(姜太公)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姜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⑤多歧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处何方?安:哪里。
⑥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会:一定,必然。云帆:高高的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
2.指名翻译。
逐句屏显: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