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无言之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记住“意蕴”等十个生词,和“信手拈来”等十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核心概念“无言之美”的内涵,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

3.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习重点】

1.通过学习和记忆“意蕴”等十个生词,以及“信手拈来”等十个词语的意思,学生可以为理解文章奠定语言基础。同时,深入理解核心概念“无言之美”的内涵,是把握文章主旨和观点的关键。学生需要理解“无言之美”如何在文章中被定义、阐述和应用。

2.学生需要能够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包括作者如何提出问题、展开论述、得出结论等。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难点】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观点,并理解这些观点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材料、例子和论证来支持的。这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因此被视为学习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仿照下面的语言格式来抒写“无言”的意义.

无言是一种温度,一个无言的拥抱会温暖一颗冰冻的心。

2.无言是一种力量,一个无言的眼神能安慰一个沮丧的灵魂;无言是一种深度,一段无言的沉默能传达万千的思绪;无言更是一种理解,一次无言的陪伴能胜过千言万语的安慰。无言是一种诗意,一个无言的微笑能点亮一片黯淡的夜空;无言是一种境界,一次无言的凝望能洞察一个深远的世界。无言是一种美,它超越语言的界限,让我们在静默中感受生命的韵律和宇宙的奥秘。今天我们走进朱光潜的《无言之美》,去今天我们走进朱光潜的《无言之美》,去探寻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邃美学,提升我们的审美素养。

二、朗读明确目标

三、文题解读

“无言之美”中的“无言”是指含蓄、留白,言不尽意;“美”是“无言”的美学特点。标题暗含了论点。

四、基础积累

1.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翻译家。他的《谈文学》《谈美》等,深入浅出,内容详尽,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代表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2.字词积累

①正音正字

意蕴(yùn)  缥缈(miǎo)   譬如(pì)颦(pín)    娥眉(é )   寂寥(liáo)

宏壮(hóng)  谚语(yàn)   顷刻(qǐng)擒住(qín)  铢两悉称(zhū)

心旷神怡(yí)   惟妙惟肖(xiào)栩栩如生(xǔ)    信手拈来(niān)

②理解词义:

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笼统: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目不忍睹: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

写出来。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五、阅读与讨论

过渡:

现在我们要进入阅读与讨论的环节,深入分析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和实例,体会作者的美学观点和鉴赏方法,发现和感受“无言之美”的魅力。

(一)理解核心概念

活动:

请大家默读课文,圈划出解释“无言之美”的含义的句子,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1.“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一切艺术要尽量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用有限的艺术语言,表达无限的情意,充分展现言外之意。

2.“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又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的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艺术是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我们不要把一切说尽,而要有所留白,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言外之意,品味含蓄所产生的巨大美感。

信息提取题:

(1)“言”在文学作品中好理解,就是指语言文字,那么在绘画、音乐、雕塑中“言”又指什么呢?

“言”,在文学作品中,指语言文字,那么在其他的艺术门类中,则指其他的表现符号,如美术中的线条和色彩、摄影中的图像、雕塑中的形体、音乐中的音符和音调等符号。

(2)文中“意”的含义是什么?

“意”指的是在各个艺术门类中人通过各种“言”的形式所要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思想。

(3)文中有对“无言之美”的概括,请找出来齐读一遍。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推广地说,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只是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本文所谓无言之美。

(二)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1.阅读第一二段,说说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何作用?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阅读第三段,说说“言”与“意”的关系。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3.阅读第四、五、六段,概括其主要内容并说明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阐述美术作品言与意的尽善尽美的条件是“不说谎”,用第六段两个问句引出下面“无言之美”的论证。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