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课  感知生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智能农植园系统的概述,包括工作流程和基础架构,并重点对信息采集系统和控制设备系统进行了较为详实地介绍,两者既相互独立又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对生长环境各类数据和植物生长状况等信息数据的采集是基础,而通过指令对控制设备的操控和智能化管理是核心。二是介绍物联网感知教育基地群平台。一方面,依托学校实践基地,开展感知生长项目的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与研究中增长知识和见识。另一方面,平台将不同区域的微型智能农植园互联互通,使多类型探究活动和异地合作变为现实。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单一的传感设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对智能农植园系统缺乏足够的了解。学生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笼统认识,但对管理平台同样缺少经验。

感知生长实践基地学校,建议基于真实场景或现场开展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智能农植园的特点、优势及组成结构。

(2)了解相关传感设备、生长灯和智能控制设备等设施及作用。

  1.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提出的经历,建立植物生长要素与智能设备的对应关系,进而了解校园农植园的基本架构。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传统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感知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和对农业现代化的价值。

  1. 行为与创新

通过感知生长项目,对物联网技术与传统问题解决的再思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智能农植园的基本架构。
  2. 难点:开展感知生长项目研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组协作,基于项目的学习。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校园农植园基地(或智能农植园模型)等。

八、教学过程

(一)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与对应问题

1.发现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任务:结合视频资料和生活经验,寻找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要求:(1)组织同步观看:针对重要信息,以“关键词”形式,默记或随堂记录在教材空白处。

(2)组织组内交流:补充并汇总记录成案。

汇总: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如图1所示)

图1

2.探寻植物成长过程中遭遇的主要问题。

知识延伸:植物生长各因素主要作用(直接出示)

任务:结合生活经验和植物生长因素主要作用,探寻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如表1所示)

表1

生 长

因 素

植物生长因素主要作用简介 传统种植过程遭遇主要问题
阳 光 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品,即使是喜阴植物也需要阳光 光照不足

怎样补足光照?光照过强怎么办?

植物自身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植物通过水来完成营养吸收 干枯、淹死,水浪费

给水量是否合适?如何节水?

温 度 不同植物对温度要求不同,过热或过冷都会影响生长 夏季过高,冬季过低

如何调节温度?

空 气 保证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空气流通有利于植物更好吸收营养 闷热、潮湿,空气流通不畅

何时通风换气?

土 壤 不同植物需要不同土壤酸碱性,不同疏松程度也适合不同植物 结块不够松软,干裂

如何了解湿度?

养 分 植物需要各种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是最重要的元素 无法了解养分是否缺失

是否营养不足?

类似问题:阳光是“必需品”!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老师直接出示知识延伸内容。策略上,通过明确主要作用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进行提问。一方面,降低了学生提出问题的难度,发动学生群策群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有序向问题聚焦,避免课堂混乱、效率过低的现象。

通过生长因素作用,转向(传统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使问题起到衔接“桥梁”的作用,为后续解决问题的技术路径进行铺垫(感知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自始至终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通过确立“关键词”的支架引导,给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方向”,也降低了提问的难度。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