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课 题 | 复式折线统计图 | 苏教版 | 五年级下册 | 第 2单 元 | 第 2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 课 教 师 | |||
学习目标 | 1. 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
||||
重点难点 |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
||||
学情分析 | “折线统计图”是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 ||||
核心素养 | 通过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 ||||
教学辅助 | 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 ||||
教学过程 | |||||
一、情境导入—引“探究”
1. 下面是强强和丽丽1到10岁的身高统计表,我们有什么办法把它们放在一个图中进行比较呢?
2.将这两个统计表分别制作成两幅折线统计图。 二、新知探究—习“方法” 任务01: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例2。 师:李小洁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次对比实验,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下面是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2题)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接着完成课本上第23页的折线统计图吗? 题目:李小洁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次对比实验,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下面是实验中获得的数据: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吗?
(1) 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多少摄氏度?第120分钟呢? (2) 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大约经过多少分钟?陶瓷保温杯呢? (3) 哪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从图中你还 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尝试完成折线统计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画图结果,给予正确的学生以表扬鼓励。 师:同学们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统计图及教材第23页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吧! 学生可能会说: •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26摄氏度;第120分钟相差27摄氏度。 •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大约经过135分钟;陶瓷保温杯大约经过40分钟。 •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性能更好一些,从图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知道陶瓷保温杯中水温下降得比较快,可见保温性能不太好。 •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直观地进行两个数量之间的对比变化。 …… 【注意: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为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奠定基础】 练一练:(教科书第24页练一练) 题目:同样多的热水倒在陶瓷杯和陶瓷碗中,水温下降的速度相同吗?哪个容器中水温下降的速度快一些?4人一组,把热水倒入下面这样的两个容器,每3分钟测量一次水温,先把数据记录下来,再完成折线统计图。
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测相同吗?与同学交流小组实验的结果。 如果适合饮用的水温是18~45℃,两个容器的水各从第几分钟起开始饮用比较合适? 提示:实验前可以根据经验进行合理预测,实验时注意严格遵守实验流程,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并填表绘图,最后根据图表信息解决问题。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一)基础训练 1.小明在装满水的玻璃瓶口放上风信子,每两天观察一次,测量芽和根的长度,并将结果制成下图 (1)小明是第几天开始看到根、第几天开始看到芽的? (2)和同学说说风信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