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已了解“几个几相加得几”,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变魔术入手,通过让学生产生“相同几个数相加容易出错”的矛盾,从而切身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教材的编写重视教材的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更加深入的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变魔术的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明确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初步将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相互转化。

2.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和优越性。

3.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教学设计与创新点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变魔术的情景,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利用之前学习的内容解决“一共几个葫芦”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乘法

学生在探究时发现,写8个5相加的时候,5特别多,容易多写或少写一个,比较麻烦,由此体会产生乘法的重要性。

之后通过教师讲解认识乘法的正确书写方式及各部分的名称。

(2)乘法的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尝试练习加法和乘法的互化,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3.巩固练习,充实提高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的新知,再次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发现信息

亲爱的同学们,魔术表演精彩继续,请看,魔术师又为我们变出了什么?(动态播放ppt)

学生观察后回答:

生1:每串有5个葫芦,变出来了8串。

生2:每笼有4只小鸟,变出来了3笼。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再次进行同数连加练习,反复感受同数连加算式的特点,为认识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自主解决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刚发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

生1:一共变出了多少个葫芦?

生2:一共变出了多少只小鸟?

(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指名同学回答,老师板书。

(4)让学生说一说你的想法,进行讲解。

预设:

生1:每串有5个葫芦,一共有8串,一共就是8个5相加,共得40个宝葫芦,

5+5+5+5+5+5+5+5=40(个)

生2:每笼有4只小鸟,有3笼,3个4相加,一共有12只小鸟,4+4+4=12(只)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