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语文园地 | 统编版 | 三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 | 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
||||
学习
重难点 |
1.进一步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2.积累对词、句的认知,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
||||
学情分析 |
从整体上看,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内容按照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段落这样的一种梯度上升的。从每个版块内容看,其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生已具了有一定的总结、分析能力,积累辨析词语、仿写句子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日积月累中的诗词难度不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很容易。学生第一次接触通知,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多以实例引导。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交流平台
-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2.我们先来看看小伙伴的话,看看他们有哪些认识。(出示教材中的内容)
3.回顾自己课内外读过的寓言,说说自己对寓言的认识。
4.交流讨论:
预设1: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常常做出违反常理的事情,让我们感到滑稽可笑。如《守株待兔》中的农夫,他把兔子偶然撞在树桩上当成必然的事,丢下农具天天等兔子来撞树桩,结果成了宋国人的笑话。再如《掩耳盗铃》中的那个人,他掩住自己的耳朵就认为别人也听不见,真是太可笑了。
预设2:寓言故事常常会告诉我们一定的道理,让我们受到启发。如《守株待兔》教育我们做事要靠自己,不要想着不劳而获;《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告诉我们要学会全面地看待事物;《池子与河流》警示我们不要贪图安逸,应该积极进取。
预设3: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比如有些同学总爱抄别人的作业,交给老师就算完成任务了。他这不是跟掩耳盗铃的人一样吗?自己欺骗自己。
5.教师小结: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寓言言简意赅,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阅读寓言故事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1)把握寓言中的“故事”。首先要把寓言当成故事去读,弄清楚寓言故事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时是采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2)领会寓言的寓意。阅读寓言仅仅停留在“故事”上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含义。如《揠苗助长》告诉我们的就是,光有良好愿望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然会把事情办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蕴涵的道理。在读寓言故事时,我们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以及在电视、电影或读过的故事里所知道的类似的人或事。
学习任务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一部分的内容。
1.说说下面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写几个。
◇源源不断 念念不忘 __________ __________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指名认读,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拼音认读。
3.思考:观察这两组词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我发现:第一组词语的特点是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相同,可以归纳为“AABC式”。 第二组词语的特点是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都是“无”,可以归纳为“无( )无( )式”。
- 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AABC式:闷闷不乐 依依不舍 头头是道 斤斤计较 息息相关
无( )无( )式:无声无息 无时无刻 无法无天 无影无踪 无依无靠 无穷无尽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