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元日 编版 年级下册 三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屠、苏”2个生字,会写生字“符”。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学习

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学情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学生对王安石的写作意图不易理解,可以通过出示诗人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感受到。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

1.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1)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收集传统文化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3.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们中国人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吗?对,是春节。在春节,人们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喜庆热闹。

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迎接新年的呢?

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将古人过新年的情景写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

学习任务二:解诗题,整体感知

1.朗读古诗。

先听范读,然后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

2.走近作者。

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3.解读诗题。

《元日》,“元”是第一的意思,“元日” 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4.学习字词。

(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符。

符,上下结构,竹字头,共11画。书写时注意:上扁下长,“付”的左下竖稍短些,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中线上。

(2)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使用。

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学习任务三:明诗意,了解节日情景

1.自学提示。

(1)结合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

(2)结合诗句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欢乐的节日场面?

2.了解诗意。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古人在元日时烧竹子,用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驱鬼辟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这句诗大意是: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人们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欢快地畅饮着屠苏酒。

这句话写出了古人过春节放鞭炮、饮屠苏酒的节日场景。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日: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在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这句诗大意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这句话写出了古人换桃符的节日场景。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