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2.燕子 | 统编版 | 三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凑、伶”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13个生字,会写“乌黑、活泼”等15个词语。
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一至三自然段。 3.积累“剪刀式的尾巴”等词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
||||
学习
重难点 |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积累“剪刀式的尾巴”等词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 ||||
学情分析 |
本课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条理地记叙的能力。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猜谜导入,初识燕子
1.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
小小姑娘黑又黑,秋天走了春天回。 带着一把小剪刀, 半天空里飞呀飞。 (打一动物)
谜底是什么?对了,是可爱的小燕子。
2.燕子是候鸟,每年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燕子的翅膀很长,尾巴像张开的剪刀,背部的羽毛是黑色的,肚皮的羽毛是白色的。常在屋檐下衔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
3.我们来观察“燕”字。这是个象形字,上部的“廿”表示燕子的头部,中间的“口”表示燕子的身体,两边的“北”表示燕子的翅膀,下边的“灬”表示燕子的尾巴。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课文,进一步认识这可爱的小燕子。
学习任务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学习提示:
(2)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想一想课文描绘了几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2.走近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郭源新等,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主要作品:《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3.检查字词。
凑成 伶俐 翼尖 荡漾 疲倦 闲散 纤细 电线杆 几痕细线
重点提示:“伶、漾”是后鼻音,“凑、散”是平舌音。
4.学习多音字“散、纤、杆”。
(1)“散”在“闲散、松散、散装”中读“sǎn”,表示没有约束、松开或者零碎的意思;在“解散、散会、散步”中读“sàn”,表示由聚集而分离或者分散的意思。
(2)“杆”在“木杆、旗杆、标杆”中读“杆”中读“gān”,表示长棍子的意思;在“笔杆、枪杆、一杆笔”中读“gǎn”,表示某些器物上细长的棍状部分,或者做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
5.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1)自主识字:读一读这些生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准地识记生字?这些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凑”左右结构,左后一笔是点。“偶”,左右结构,最后三笔是竖、提、点。“倦”,左右结构,最后两笔是横折钩、竖弯钩。
(3)重点指导:“聚”,上下结构,共14笔,跟老师写笔顺。书写时要注意:上部笔画紧凑,下边竖画在竖中线上。“痕”,半包围结构,共11笔,跟老师写笔顺。书写时要注意:里边是“艮”不是“良”。
5.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