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课  智慧出行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涉及2个项目活动。

首先,依托“项目活动2:体验MaaS的智慧项目”,通过城市公共自行车中“智能硬件”的介绍及“人”与“车”的连接,使学生了解通过卫星定位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专业服务平台等,自行车可以实现自动定位,在线找车,使同一辆自行车和众多的不同个体建立联系,实现自行车资源的共享。不但倡导了低碳、绿色生活主张,而且解决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共享”让出行更便捷,这也是智慧出行体系的开端。

其次,智慧出行离不开智慧的车辆和环境设备设施。依托“项目活动3:了解汽车自动驾驶和模拟搭建编程”,让学生了解利用了先进的感知、决策和控制技术的普通车辆能够实现智能化的驾驶。如果这种智能化配合高精度地图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就能实现车与人、车、路的信息交换与共享,让车辆和道路设施的协同配合,真正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让人们体验到高效、安全、精准的智慧公共交通出行服务。

最后,以“实践园”的形式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场景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汽车自动驾驶的模拟搭建编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动驾驶的技术。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城市公共自行车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还有一定的使用体验,知道城市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特点。但他们对自行车的“智能硬件”配置还不太了解,因此对城市公共自行车是如何实现自动定位、在线找车,使同一辆自行车能够和众多不同个体建立联系,实现自行车资源的共享还不太了解。学生对自动驾驶技术了解不多,通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探秘智能公交系统,结合前面 “探秘智能公交系统”项目展开学习,模拟搭建编程。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 了解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出行方式的变革。
  2. 了解如何通过智能公共交通平台实现人与车的互联互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智慧出行场景中的智能化与共享技术。
  2. 难点:智慧出行体系的构成。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卫星定位、智能感知与决策等物联网技术从教材的角度来看,是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及拓展,但技术只是实现智慧出行的基础,对于智慧出行而言需要一个体系的支持,因此,物联网应用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架构。为此,在教学中要凸显其体系结构,如将城市公共自行车和智能公交进行比对,寻找共同点,让学生真正认识并理解智慧出行。

智慧出行是一个智慧的服务,其依托的是交通工具智能化和共享化的结合,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两点展开教学,尤其是共享化,其不仅仅指的是车辆本身,更多的是指向人、车、路信息的共享,使通行的效率、出行的安全得以落实。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教学课件、智能手机等。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各种堵车的场景照片。

交流:你们遇到过堵车吗?堵车时有什么感受?

在堵车时,你坐在车里,最羡慕使用什么交通工具的人?(预设:自行车)

自行车出行除了在拥堵时更便捷外,还有什么优点?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的交通拥堵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倡导低碳无污染的绿色出行。

(二)自行车共享

项目活动2:体验出行即服务的智慧项目

知识与技能:

了解城市公共自行车的便捷。

了解智慧出行场景中的智能化与共享技术。

讲述:正是有了低碳无污染、不容易拥堵这些优点,我们发现身边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了,在城市中我们可以看见公共自行车(课件出示图片)。公共自行车,通常由地方政府协同企业共同建设和部署,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