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上的街市》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并学习诗歌中运用的想象和联想的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运用诗歌中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美满、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进行诗歌朗读指导、训练,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美满、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从韵音韵、写法、情感三个板块来让学生学习现代诗歌,其中“读”是基础,不同形式的读贯穿整个教学。同时,三个板块循序渐进,音韵是读诗的基础,探究联想和想象的写法的同时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最终,在前面两个个板块的基础上,落到诗人的情感上。条理清晰,也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屏显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图片,并请同学们分享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明确: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画下的银河隔开,只有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见一次,这是一个悲剧。)

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能自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么在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的想象中,牛郎织女的故事会不会不一样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天上的街市》。

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女神》是中国新文化运动诗坛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2.介绍背景

1921年,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这样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①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②定然:必定这样。

③珍奇:珍贵而奇异。

④闲游:悠闲散步。

⑤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二)指导朗读

1、请同学读课文。看大屏幕读诗

2、请同学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你认为这句应该怎么读?读给大家

3、教师明确:诗歌的朗读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要求。(从而过渡到诗歌“朗读要求”的讲解)

(1)注意节奏缓急、音量大小和速度快慢,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3)划出诗歌的节奏并标出重音

4、进入朗读诗歌的环节.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

(教师在行间巡视,了解学生划分的情况,等划得差不多后作进一步要求)。

(等大家划完后作要求)请同座的相互交换,读一读,看看与自己的有什么区别?对你的同座划的重读音作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看大屏幕,看你划的朗读节奏是否正确。

5、根据刚才划分的节奏和重音,把诗再读一遍要读出音乐的美。

6、播放配乐朗诵。

7、请同学们模仿播音员的朗诵再将诗歌朗读一遍。

四、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天上的街市-不满黑暗 向往自由

街灯明星辉映图

天上美丽街市图

牛郎织女来往图

牛郎织女闲游图。

(二)初步探究

1、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象的?

2、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及想象过程。

(小组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象的。

b.诗人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3、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交流点拨:景美、街美、物美、生活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