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跳读课文,筛选指定信息;并通过品读词句、交流讨论,读出言外之意。
(二)学生在学习《故乡》(鲁迅)叙事技巧的基础上,通过对小说情节的梳理,进一步强化文体思维意识。
(三)通过对主人公约瑟夫的分析,感受人性的善良、美好;通过对小说主题的挖掘,体悟莫泊桑“(对拜金主义)批判的精神、(对底层人民)悲悯的情怀”。
(四)教师指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培养语感,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开阔文化视野,并进一步获得小说作品解读经验;感受理解文字之美、人性之美。
教学难点:
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文本中从容行走,从情节、形象、语言、主题等角度解读文本,全视角理解文章,难度较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法国作家莫泊桑凭借359个精彩故事赢得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那莫泊桑讲故事到底有何绝妙之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我的叔叔于勒》。
请大家看题目,“我”,也就是若瑟夫,是讲述故事的角色。在小说中,我们把这样的角色称作叙述者,他观察人物和事件的视角,就叫做叙述视角。
1.引入“叙述视角”概念
[投影展示]叙述视角——观察和讲述故事的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叙述故事的人,带领读者去经历故事,让读者通过他的目光观看其他人物,同时也被读者们所审视。那么,我们通过“若瑟夫”的眼光来读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样的独特效果呢?
这个故事讲述了菲利普一家人与亲人于勒的关系史。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在若瑟夫眼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菲利普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兄弟于勒的呢?
二、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一:在“我”看来:父母如何看待于勒
任务1.请大家跳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
找称呼:“称呼”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全家唯一的希望 5段
全家的恐怖 5段——(坏蛋、流氓、无赖)6段
分文不值的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8段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12段
这个小子 31段
这个家伙 32段
这个贼 那个讨饭的 38段
这个流氓 46段
任务2.请同学们把这些称呼分类, 看一看,哪些称呼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要求:请按时间顺序说。
情况 态度
占钱……………赶
有钱 赔钱…… 盼 赞
没钱………… 骂 躲
思考:故事是这样设置情节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本小说情节的曲折性,设置悬念的好处。
任务3:
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便是菲利普夫妇,在“遇于勒”中,父母如何看待于勒被作者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么就让我们随着若瑟夫一起看来看看吧!同时请大家思考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你在20—–47小节中,选一处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和大家交流。
给出一个思维支架:
思维支架:
(某人)说了什么话,或者做了什么事,
其内心活动是什么
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小结:从这些描写中,我们看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看到了他们的虚荣,虚伪,势力冷酷,唯利是图。
小说正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透过菲利普夫妇,作者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呢?这是怎样的社会现实啊?
屏显: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共产党宣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由家庭这个细胞可以看出社会的整个情况,以小见大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第一个主题(一)对小资产阶级金钱至上,嫌贫爱富的行为的批判和讽刺。
小结和过渡:透过若瑟夫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是如何的冷酷无情。在灰暗的现实中,幸好还有一抹亮色,这一抹亮色是谁呢?对,是若瑟夫,那么“我”对于勒的态度和父母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开始第二个学习活动的学习
学习活动二:“我”怎样看于勒
学习任务1.请找出最能表现“我”对于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