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有关交友的成语、诗句、名言警句、故事等。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情境化问题解决,明确真朋友及交友之道。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朋友”的内涵,认清自我、改正自我,学会与别人交朋友。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解读“朋友”:通过对搜集有关朋友的成语、名句、诗词、故事等,加以赏析,解读“朋友”的涵义。

教学难点:

认清自我,让别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

三、教学设想

综合性学习是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一个项目,是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一个板块。它体现为一种学习方式,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具有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

《有朋友自远方来》大体分三个板块,一是自主活动,侧重于掌握知识积累、资料搜集的方法,激发积极参与的兴趣;二、一课时侧重“交友之道”,通过情境问题的解决,培养独立思考、辩证思维的探究能力。而二课时是“向朋友展示自我”。均以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重过程和方法。

这是初中阶段第一次综合性学习,通过活动参与、反思,可让学生逐渐认识到综合性学习的一切活动均可由他们自主、合作完成,老师从旁协助、指点。

四、教学方法:

表演、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记得一首歌里唱道:“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长留。”朋友是冬日的暖阳,朋友是夏日的浓荫,朋友是我们一生必不可少的伴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来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二、解读“朋友” ,交流收获

1.认识“朋友”

各个学习小组分别站起来给大家打招呼,打招呼时要体现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和“朋友”这个主题。(如成语组可向大家打招呼:“朋友们好!祝大家学业有成,金榜题名!”)

  1. 解读“朋友”内涵。

( 1)教师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这是 “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2)教师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小结:通过对“朋友”两字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内涵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痛苦,而且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益处。

  1. 3. 交流收获。

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交友的成语、诗句、格言、故事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启示。

(1)成语组、诗文组、名言组的代表上台书写在黑板上, 其他同学可上台补充,也可在课本上进行整理。

(2)对于不懂的成语、名言等,学生可提出来,请承担这一小组学习任务的同学进行解答。

(3)故事组的同学上台讲故事。

(4)教师补充(根据学生搜集的情况选择性补充)

成语:

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生死之交、莫逆之交、 义结金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诗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格言:

①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③与善人居,如入芝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