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词四首》整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诵读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通的基础上,体会不同时期词人的家国情怀。
3.比较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理解豪放词的风格。
【重难点】
1.熟读成诵,读出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通过抓住词眼、知人论世,进一步体会词人的家国情怀。
3.从词的音韵、题材、情感等方面把握豪放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豪放词里读豪情
一 激趣导入
1.了解文学常识——词
出示范仲淹江写边塞风光的一首诗与一首词。
城大顺回道中作
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
将军了边事,春老未还家。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设问:同为边塞题材,词相比于诗有什么不一样呢?你能说一说吗?
教师小结补充: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词、诗余等。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曲调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段数、句数、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与诗相比,音乐性更强,押韵、平仄、对仗等更灵活。
2.回顾学过的词作
说到“词”,我们会想起晏殊:(出示词作,师生一起朗读)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会想起李清照: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还会想起秦观:
行香子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这三首词在风格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婉转含蓄,细腻柔美,属于婉约派)
二 活动一:初识“豪放”,读出词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四首词(出示四首词标题)风格是不是和前面三首词一样的呢?
请你读一读,想一想可以怎么读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要怎么读,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每首词的情感基调。
2.每人选择其中一首在小组内展示朗读,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示例:《渔家傲·秋思》要读出阔大苍凉
预设:《江城子·密州出猎》要读出豪迈狂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要读出豪情悲壮
《满江红》要读出慷慨悲愤
3.感受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资料助读一: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早期词题材较窄,多写花前月下,闺怨别情,语句浅明婉丽。到宋朝,词有了大发展和大变化:词的题材也更为广阔,有生活闲情,也有感时伤世,有个人离愁别恨,也有国家兴衰深愁……按其风格,大体将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
资料助读二:婉约派,中国古代词学流派之一,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有“词为艳科”的说法。代表词人:李煜、柳永、晏殊、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设问:这四首词属于哪个流派?与婉约词比有什么不同呢?
明确:
词中有塞外风光: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词中有僚属出猎盛况: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词中有沙场征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词中有英雄肝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词中有壮志难酬的悲慨: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华发生!/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小结:这就是豪放词。它打破了传统词风,不再拘泥于儿女情长、离愁别绪,词境上了一个境界。
出示资料助读三: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豪放词题材广阔,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不求含蓄婉曲。豪放词开拓新词境,提高了词的格调,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等。
小结:婉约词美在含蓄有致、秀丽柔美,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