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记”的文体特征,学会举一反三。

3.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如何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如何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三、教学设想

九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因此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猜想、组词、结合上下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等方法疏通文意。同时借助之前学过的朗读和词性的知识,通过标注有代表性的实词和虚词来诵读文章,感知文章语言对仗、语气变化的特点,从而初步感知作品情感的变化。

教师需要借助这篇文章在语言上的独特之处,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在诵读中通过节奏和语气的变化感知不同段落表现出的景物的特点,同时在品辞会情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深入发掘作者的志趣抱负、高尚情怀,能积累一定的名言警句,内化为鞭策自己的精神动力。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人民日报的副总编、当代作家梁衡先生曾经说:“以一文之力能抗六代之易、三世之变;以传统的文字来表达跨越时空的思想,上下千年,唯此一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天下第一美文,来欣赏范公如何妙笔生“花”。

、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介绍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 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字音

谪守(zhé) 滕子京(téng)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夕阴(huī)  潇湘(xiāo xiāng)

迁客骚人(sāo)  淫雨(yín)

霏霏(fēi)  怒号(háo)

樯倾楫摧(qiáng)(jí)  山岳潜形(qián)

薄暮冥冥(bó)(míng)  波澜不惊(lán)

沙鸥翔集(ōu)  宠辱偕忘(xié)

 (2)词义

【谪守】贬官。守,指做州郡的太守。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际。

【朝晖夕阴】早晚阴晴多变。晖,日光。

【迁客骚人】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来也称诗人为“骚人”。

【连月不开】开,指天气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芒。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