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1 北京的春节 | 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 第2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
||||
学习
重难点 |
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
学情分析 |
通过自主读文来感知文本,再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 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梳理出了春节里不同时间人们的活动。回忆一下,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答:课文中详写的是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的活动,略写的是采买东西、打扫房子等活动。
学习任务二:研读赏析,感受年味
1.读第1、2自然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①这段话写了腊八这一天的什么习俗?
明确:熬腊八粥
②这段话写出腊八粥的哪些特点?(食材多)
明确: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③“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说明食材丰富,写出老北京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表达了人们对富足生活的自豪和期盼。(比喻)
2.细读赏析,感受年味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①这段话写了腊八这一天的什么习俗?
明确:泡腊八蒜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②这段话写出腊八蒜的哪些特点?
明确:腊八蒜的特点——色味双美。
3.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风俗特点的。
作者抓住“各种”“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色如翡翠”“色味双美”等特点,让我们体会到了腊八节的美好,感受到了人们在这一习俗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幻灯片15
腊月二十三
研读赏析,感受年味
A.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为什么这一词用了双引号?
明确:总起句.这里的“彩排”一词具有特殊含义,并不是指表演前的彩排,而是说过小年就已经很热闹,预示着春节会更加热闹、隆重,所以“彩排”一词用上双引号。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 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除夕的热闹的?
人们的活动
做年菜
穿新衣
贴对联
贴年画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C.作者为什么分类写不同人的活动,还重点描写了小孩子逛庙会的场景?
明确: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活动,是正月初一最突出的特点,所以分类描写;而孩子们的活动最有意思,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作为重点来写。作者正是通过列举初一不同人的活动,写出了初一的热闹和美好。
4.读课文,体会除夕的热闹与初一的宁静祥和。
正月十五
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5.读课文,体会“元宵节”部分人们的欢乐情景。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6.结构:总—分—总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