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课时 |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 |||
素养目标 |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3.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一步认识空气的组成,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欲 |
|||
教学重点 |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
教学难点 |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 【演示】在烧杯底部放一张团好的纸,倒置时不下滑,将烧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浸没,过一会将烧杯垂直拿出来,烧杯中的纸没湿。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烧杯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烧杯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浸湿了。烧杯中跑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纸为什么湿了 |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问题,相互交流讨论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意识到空气的存在 | |
二、合作探究1.实验导学原理探究 | 【过渡】
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展示】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投影】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
听故事、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抢答有关问题。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
|
2.观察记录分析讨论 | 【提问】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
1、描述实验现象
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经验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原因 |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 |
3.分析讨论 | 【讨论与思考】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体积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1、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2、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①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