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男生女生
“男生女生”是第二课《青春的心弦》第一框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引领学生觉察青春期的身心变化,积极悦纳生理变化,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两性间的性别差异,学会优势互补,同时引导学生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本课学习内容在第一课了解了青春期身体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生理性别特征和心理性别特征的表现,了解男生女生的性别优势,理解男生女生优势互补的意义,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性别差异和性别刻板印象,初步形成与异性在交往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观念,为下一框“青春萌动”的学习做铺垫。本课在第一单元《青春时光》中的重要性在于侧重引导学生从心理、交往等方面认识青春和认识青春成长中的自己,对于学生青春期生命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生理卫生常识,清楚两性在生理结构上的不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个体发育的快慢程度虽然有不同,但大多数学生都对异性表现出了更多的兴趣。外在表现上,部分学生能与异性坦然自若地交往,部分学生只跟同性学生交往,还有部分学生在谈论异性交往时会表现得非常羞涩。学生普遍对性别刻板印象这一概念不熟悉,对于男生女生的性格差异可以给出感性的回答。
1.道德修养:了解男生女生各自的优势及双方的互补性,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
2.健全人格: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会给双方带来的乐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
3.责任意识: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新课导入 分享你的成长疑问,归纳生理性别特征的表现】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些小任务给大家,请同学们和自己的家人聊一聊,回忆一下,你们大约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男女之间有不同,而自己是男生(女生)的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两三岁、幼儿园、小学等。
教师:在你的回忆中或父母告诉你的话中,哪个瞬间会让你意识到男女之间有不同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称呼、爸妈买的衣服和玩具、上厕所分开、我自己观察到的等。
教师:当时你感到好奇(或困扰)吗?有没有问过父母或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你当时都得到过哪些答案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天生的、父母或老师找来科普动画片或绘本带我一起看等。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十二三岁了,我们除了从父母、老师、朋友那儿获得了一些知识和观念外,还有很多电影、书籍、游戏等,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同学们都知道男生女生是有差异的,哪位同学愿意简单介绍一下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
学生回答:略。
总结:男女两性在生殖器结构方面的差异是我们各自性别的根本标志,我们把它称为第一性征。
(出示幻灯片)
教师:决定第一性征的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所以,父母可能会告诉你,性别是天生的。但我们最显著的生理性别差异是来自青春期第二性征的相继出现。
(出示幻灯片视频:青春期发育后,男性的身材开始变得高大,喉结突出,声音变低沉,长出胡须,出现遗精;女性变得嗓音尖细,乳房隆起,月经来潮。我们在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被称为第二性征,第二性征使男女出现明显的视觉上的差异。这样我们一般情况下就能很容易区分出对面走过来的是男生还是女生。)
此处学生可能会质疑。
【活动一 交流心理性别特征的表现】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有时我们并不能判断对面走过来的是男是女,因为他/她的穿着打扮、声音、言行举止都很中性。这在社会上是一个普遍现象吗?
学生:不是。教师: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还是会根据社会对我们的期待而选择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的角色。
(出示幻灯片:我们把在特定社会中被认为典型的男性行为模式和女性行为模式称之为性别角色。)
教师:请同学们来列举一下,社会上对男性和女性有没有典型的行为模式上的期待?
学生举例。
教师归纳。
(板书:典型的男性行为模式,富有冒险精神、雄心勃勃、富有竞争性和支配性、阳刚、果断、坚强、有担当等;典型的女性行为模式,温柔细腻、善解人意、有耐心、有爱心、感情丰富、爱美等)
教师:所以可能父母和其他对你有期待的人会对你说,要有个男(女)孩子应有的样子。你是在什么情况下曾听到这样的话呢?请小组成员间短暂交流一下,请一位男生代表和一位女生代表综合大家的答案来回答这个问题。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