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教材分析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内容,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知识。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的酸碱度。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在知识结构上分为三部分。首先,认识酸、碱能与指示剂作用的性质,从而初步体现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字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具体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用途等,并通过学生总结的方式简单归纳几种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最后通过酸和碱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初步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明酸和碱为什么会有一些共同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对于酸和碱,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酸和碱这两类物质,对它们已经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关于酸,学生已有的认识有:家庭调味品食醋中有醋酸;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知道了碳酸;在学习“能源与开发和利用”时,知道了可以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了稀盐酸和稀硫酸可以与镁、锌、铁等活泼金属反应的异同。而且在很多新闻报道中对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在本节课中通过学习可以更深层次的理解腐蚀性和吸水性的原理,从而知道浓硫酸伤人的真实原因,使学生达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同时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

课时2  酸的化学性质

课时3  常见的碱

 

课时3 常见的碱

、教学目标

  1. 知道常见的几种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 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 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碱的化学性质;
  4.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酸、碱具有通性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教师往黑板上贴一张白纸(预先用酚酞溶液写好NaOH),然后请一名学生用小喷壶往上喷氢氧化钠溶液,瞬间鲜艳的大红字“NaOH”跃然纸上。

【提问】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你能说出这个魔术的原理吗?

【总结】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

【过渡】前面我们已学习了几种常见的酸,今天我们来学习几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便是其一。另外还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钾和氨水。那么这些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我们本节课一起探究吧!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55,了解氢氧化钠的俗称和特性。

【总结】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具有强腐蚀性。

【交流讨论】在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使用氢氧化钠时必须要十分小心,防止眼睛、衣服、皮肤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若不慎沾到氢氧化钠,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图片展示】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