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第二节
内容,是在学习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基础上进行 的学习,是对前面知识的归纳、总结。 |
|||
学情分析 |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通过前面对消化、循环、呼吸系统和肾脏
的学习中,学生对人体构造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身生活实际 对于人体每天都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有了初步认识,但对尿液是 如何形成的还存在较大疑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将会了解到尿液是如何形成的。 |
|||
教学目标 | 1.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 能够说出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 收作用 3. 能够说出排泄的三种途径 |
|||
教学重难
点 |
重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难点:血液流经肾小球哪些物质被滤过,形成原尿;肾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吸收哪些物质。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新课 导入
二、新课 讲授 (一)自主 学习
(二)尿液 的形成:肾 小球的滤 过作用
(二)尿液 的形成— —肾小管 的重吸收 作用
(三)练习 巩固
(四)泌尿 系统的组成
(五)排泄 途径
三、课堂 小结
四、练习 巩固
|
为维持正常的生命
活动,我们每天都 要喝充足的水分, 还要将体内的一些 代谢废物和尿液排 出体外,那么尿源 于什么呢,尿液是 如何形成的呢?这 节课我们一起来学 习尿液的形成和排 出。
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知识 框架,学生根据要求 在课本中知识要点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P61 探究竟血浆成分图、 原尿成分图,并结合课件 展示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物质发生变化的动图, 总结归纳,当血液流经肾 小球时,血液中的哪些 物质被滤过回到血液, 哪些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人体每天产生原尿大约 150升,但实际上我们每 天排出的量约为1.5升, 这是为什么呢? 继续引导学生:肾 小管能吸收哪些物 质呢? 课件出示原尿流经 肾小管的动图,提 示学生注意观察 原尿中的哪些成分 回到了血液中,并 结合P61原尿成分 图和尿液成分图 尝试说出原尿流经 肾小管哪些物质被 重新吸收。
课件出示问题: 1. 在尿液中检测出 细胞和蛋白质, 说明在尿液的形 成过程中那个结 构发生了病变? 2. 进行尿检时,发 现尿液中有葡萄糖 ,说明在尿液的 形成过程中那个结 构发生了病变? 课件出示泌尿系统 组成图
师补充各结构的功 能并让学生尝试说 出尿液排出的路径。 强调尿的形成时连 续的,但排尿是间 断,注意日常泌尿 系统的保健。
课件出示排泄的填 空题,让学生自主 学习同时与学生 强调:排便不 是排泄,是排遗。 |
根据知识框架要求自主 学习,并在课本中圈划 出尿液形成的主要器官 肾脏尿液形成的2个过 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和肾小管的重新吸收 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 哪些物质被滤过,形成 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 用,吸收哪些物质。泌 尿系统的组成 排泄的三种途径。
观察动图中每种物质的 流动去向结合血浆成 分图、原尿成分图 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得 出:当血液流经肾小球 时,除血细胞、大分子 蛋白质外,血液其他成 分流入肾小囊,在肾小 囊中形成原尿原尿和血 浆的区别时成分中少了 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学生根据问题回答:是 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 作用,吸收了对人体有 利的物质重新回到血液 中对比原尿、尿液成分 表,观看原尿流经肾小 管时各成分的走向 得出结论:大部分水、 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 盐在肾小管被重新吸收 会血液。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肾小球、肾小管
学生看图说出泌尿系统 每一个结构的名称结合 泌尿系统图以及格结构 的功能得出尿液排出的 路径:肾脏到输尿管到 膀胱到尿道。
学生根据出示的问题自 主学习: 排泄的三种方式
小组合作利用思维导图 的方式列出本节课所学 内容,小组展示总结成 果。
完成当堂练习题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先整体感 知本节课的学习 内容,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 分析图表能力,学 会表达与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和析 归纳能力
巩固新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构 建能力归纳总结 能力。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