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器物之名,听生命回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堂课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领悟古代诗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感悟作品的积极精神,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在教学中,要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体裁特点。要坚持诵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熟悉课文,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置

1.学会借助注释,反复吟诵,理解词的大意。(重点)

2.学会抓关键词品鉴诗歌,感受词中意境与情思,体悟诗人梦境与现实的冲突。(难点)

3.借助材料,知人论世,多角度体悟辛弃疾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体察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在完成平板上的预习作业时,我们对这首词的大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有同学说为什么作业中有一把剑,今天我们的课就要从这把剑说起。

国庆期间,老师想更深入了解辛弃疾,去了一趟辛弃疾博物馆,参观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这把剑,听到它好像在喃喃自语,凑近一听才发现它竟然在念它主人稼轩写的词。

 

(二)剑之自述

PPT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请同学们齐声诵读屏幕上的文字。

【问】在这段词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辛弃疾呢?

PPT显:在这场战争中,我看到了__________辛弃疾

提示:1.请用形容词来概述。2.在词中找到依据并圈点批注。

【预设】1、“沙场秋点兵”:黄沙漫天,蓄势待发,铁甲凛凛生光,我看到一个威武的辛弃疾。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战马嘶鸣,万箭齐发,热血激荡,我看到一个勇猛的辛弃疾。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热烈而又喧哗,我看到一个豪迈的辛弃疾。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以“请你化身辛弃疾,将这份豪迈/威武/勇猛诵读出来。”的形式进行朗读指导。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八百里”和“五十弦”要拖长,要读出豪迈而又热烈。

2、“沙场~秋点兵”。读“沙场”要拖长,读出威武的感觉。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一句要读得快而短促。

总结:确实,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与主人一起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最终锐利的刃直指北方,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何等得意何等痛快,难怪时隔千年,还依然念念不忘。

 

(三)剑之叹息

但是,老师在看这把剑的文字介绍时,又发现了这样一段话:此剑鉴定年代为南宋,除剑身有少量锈浊,无其它磨损。

【问】既然与主人一起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为何说没有使用过一般,让我们还原整首词,你能在文本中找到答案吗?

【提示】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些都是发生在梦里,一切都是臆想。

2.可怜白发生。这一切都并没有实现。

过渡:为什么呢?且听这把剑的自述……

PPT播放视频:【情景化视频内容】我的主人辛弃疾,少有大志,只身杀敌,擒敌首级,一战成名。为官生涯,事不随愿,几经调任,壮志难酬。想恢复中原,却离战场越来越远,等了一辈子,等来一场空。作为辛弃疾的剑,我的命运常常只能被擦拭,被放置、被舞就是不能用来杀敌。

 

(四)剑之精神

人不能尽其才,剑不能尽其用,辛弃疾一生的大部分时间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