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班级:________时间:_________

课题 6.2.1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置换反应

备课教师  
课时教学

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金属与不同物质反应的实验探究,分析得出金属活动性强弱及置换反应概念,能利用金属活动性强弱解决相关问题,学会分析、推理、归纳和迁移。
教学目标:

1.能写出铁、镁、铜、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描述反应现象和正确运用。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3.掌握置换反应的定义和特征,并学会判断。

课时学习

目标

基础目标:

1.我知道铁、镁、铜、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描述反应现象和正确运用。

2.我能写出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拓展目标:

我会判断置换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挑战目标:

我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课时

重点

难点

重点: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方程式。

2.金属与酸及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3.置换反应。

突破方法:

1.通过回顾镁、铁、铜与氧气的反应,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比较得出几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进一步推导出几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通过演示实验及教学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小组讨论,进行分析推理。

难点:

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及置换反应。

 

知识点一  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

1.金属跟氧气的反应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化学方程式
a.镁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  

2Mg +O2=====2MgO

b.铝片 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4Al +3O2=====2Al2O3

c.铁 不能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3Fe +2O2=====Fe3O4

d.铜片 潮湿空气中缓慢生锈,加热变黑 2Cu+O2=====2CuO
e.金 高温也不反应

结论: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2.金属与稀酸反应

金属 现象 化学方程式
a.镁 反应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溶液仍为无色 Mg+2HCl=MgCl2+H2
b.锌 反应适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溶液仍为无色 Zn+2HCl=ZnCl2+H2
c.铁 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Fe+2HCl=FeCl2+H2
d.铜 没有明显现象 Cu + HCl不反应

结论:能与酸反应并生成氢气的金属是较活泼的金属

3. 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盐溶液)反应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a.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Al+3CuSO4==Al2(SO4)3+3Cu
b.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铁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Fe+CuSO4==FeSO4+Cu
c.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2AgNO3==Cu(NO3)2+2Ag
d.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没有明显现象 Cu + Al2(SO4)3

不反应

结论: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知识点二   置换反应

1. 概念:

2. 表达式:A  +  BC        AC  +  B

特点:“单换单”

教学

内容(例题)

知识点巩固练习

【例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               ;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猜想一正确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       (填“快”或“慢”)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