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 |
统编版 | 三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 | 第3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
||||
学习
重难点 |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 ||||
学情分析 |
三年级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利用。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激趣导入,了解洞庭湖
- 激趣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2.了解洞庭湖。
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的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映,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学习任务二:朗读古诗,自主学习生字生词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学习生字:庭、未、磨、盘
3.交流识字技巧。
比一比:未——末 盘——盆
多音字:磨
4.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辨析生字结构,并给生字组词。
磨,半包围结构,广字旁。书写时要注意:“广”的点居中,两个“木”左小右大,与“石”对正。
“石”的撇从竖中线起笔,“口”稍扁。
遥,半包围结构,走之旁。书写时要注意:“缶”两横与竖折黄子健的距离要均匀,第二横最长,在横中线上。走之的捺要舒展,托住被包住的部分。
“镜”右部中间是“日”不是“口”,“未”上横短下横长。
学习任务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朗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了解作者。
(1)自由诵读。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3)了解作者。
刘禹锡, (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
- 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结合注释,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2)教师巡视、点拨。
(3)课堂交流。
交流要点:
①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未:没有。
②前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潭面比作镜子,生动详细地写出了湖面的平静。
③前两句诗的大意:秋夜皎洁的月光与洞庭湖的波光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风平浪静,像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望。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⑤这两句诗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月光下的洞庭湖比作银盘,把君山比作盘中的青螺,生动形象,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