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
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关注日常生活中眼的卫生保健。
视觉的形成过程。
1.视觉的形成过程。
2.近视的成因。
眼球的解剖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第78页“想一想,议一议”的图片及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能说出上述五种感觉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吗?这些感觉对你完成就餐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补充:人体的各种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获取的。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比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通常称它们为感觉器官,如眼是视觉器官。
新知探究
一、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教师活动】展示眼球的解剖模型及结构示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出示问题:
1.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分别是什么?
2.眼球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1.根据图片的指示依次说出下列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2.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
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
瞳孔:光线的通道。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睫状体: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与学生共同总结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1.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白”是_______结构。
2.无色、透明,感觉很敏锐的结构是_______。
3.光线进入眼球内部的通道是________。
4.“蓝眼珠”和“黑眼珠”的区别是_______中的色素不同。
5.似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的结构是_______。
6.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_______。
【学生活动】思考,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巩膜
2.角膜
3.瞳孔
4.虹膜
5.晶状体
6.视网膜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拓展讲解眼球与照相机的类比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眼球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如果把眼球比喻成照相机,巩膜就相当于照相机的机身;瞳孔相当于光圈;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成像底片;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加深对眼球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的理解。
二、视觉的形成
【教师活动】展示黄蜂在视网膜上成像示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假如一只黄蜂朝你迎面飞来,你是如何看到它的呢?
【学生活动】思考,根据教材内容回答问题:它身上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睛,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立即处理有关信息,形成视觉。这时,我们就“看”到了黄蜂。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进行总结: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