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 |||||
课题 | 4.2情绪的管理 | ||||
教学内容分析
|
本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第二课时内容《情绪的管理》,包括“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两目。教材主要介绍了为什么要恰当地表达情绪。接着介绍为什么要合理地调节情绪以及调节情绪的具体方法。通过对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探究,让学生理解恰当地表达情绪和合理地调节情绪的重要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
||||
学情分析
|
通过第一框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情绪复杂多样,情绪的影响因素多,情绪的作用大,也理解了青春期的情绪特点,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情绪。但是,他们对情绪的表达和调节的概念还很模糊。教师引导学生,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
|
||||
学习目标 | 政治认同: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初步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自觉践行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理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治观念: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初步了解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生命安全意识和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健全人格:具有自立自强、理性平和、坚韧乐观的人格,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够主动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具备应对挫折的积极心理品质。 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民主实践。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为什么要合理地调节情绪以及调节情绪的具体方法。
难点:能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
||||
学习活动设计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环节一:导入新课 | |||||
回顾旧知 | 回顾旧知
|
||||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顺利导入新课。 | |||||
环节二:情绪表达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展示情景并设问“你愿意和谁做朋友?”“思考:为什么你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这又说明了什么?”——
播放视频“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情景探究—— 小明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好朋友,并再三嘱咐他不要告诉别人。可是没过几天,小明发现班里好几个同学都知道了自己的秘密。小明为此非常生气。 设问—— “1、分组情境表演:小明会以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2、根据情境表演,讨论哪些表达方式是恰当的。” 播放视频“不合理发泄情绪”。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为什么要恰当地表达情绪 (1)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一个人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的人。 (2)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 |
学生分析解读文字材料,初步了解情绪的作用。
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和设问,小组讨论,分享交流自己的看法。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