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与世界深度互动
一、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 : 认识到我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树立全球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道德修养: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影响,了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3.健全人格:在生活中积极表达代表本国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对国际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形成积极的态度。
4.责任意识:主动查阅资料了解中国行动和中国救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影响的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文明交流互鉴。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材料: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会吸引众多外国媒体的关注。外国记者聚焦中国,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进行采访报道。纵观近年来两会新闻采访的变化,我们可以用几个“多”概括:关注两会的外国媒体、外国记者数量越来越多;用中文提问的外国记者越来越多;从新闻发布会到团组审议、分组讨论再到“部长通道”,外国记者可以采访的对象越来越多。两会平台让“中国声音”通过全球媒体的镜头和话筒传遍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开放和自信的中国。
思考:(1)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来中国报道两会?
(2)你怎么看待两会上的这些“多” ?
(二)自主探究
-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2.文明交流互鉴有什么意义?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其他文明?
(三)合作探究
活动一:P34探究与分享
思考:1.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庆祝中国春节。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2.在国际舞台上,你还感受到哪些中国文化的影响?
提示: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活动二:P35探究与分享
思考:(1)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对中国与世界分别意味着什么?
(2)走出国门的中国名片还有哪些?
提示:(1)对中国:
①有利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形象促进国际交流;
②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③有利于我们取长补短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推动技术创新;
④有利于通过“中国名片”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对世界:
①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和装备,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②促进了世界高铁的共同发展,造福了全世界的人民;
③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等
(2)中国航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核电、华为5G 技术、亚投行、中华武术、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
活动三:展示图片
思考:习近平主席在国际领导人会议上站“C”位,说明了什么?
提示: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进一步展示图片:2023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
思考: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理念是什么?
提示: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活动四:
全球经济治理 | 全球发展治理 | 全球安全治理 |
一带一路倡议 | 脱贫攻坚,消除极端贫困 | 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 |
G20峰会 | 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国家 | 支持政治解决热点问题 |
博鳌亚洲论坛 | 促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 重视核安全问题 |
推动自贸区建设 | 推动国际人权合作 | 推动亚洲地区安全框架 |
思考:当今世界,中国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活动五:P36探究与分享
思考:(1)以下文明成果分别属于哪个国家?
(2)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借鉴过哪些不同文明成果?
提示: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活动六:展示丝绸之路上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思考:文明在交流上的互鉴发展,有什么意义?
提示: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活动七:习近平名言: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思考:习主席的话启示我们如何对待各国文明?
提示: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活动八:展示图片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