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3课时 有关0的运算 教学设计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的能力。 |
|||||
重 点 | 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 |||||
难 点 |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 |||||
学情分析 | 在第一学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法运算中的特性,本节课要让学生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 |||||
教学辅助 |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算一算”,既让学生复习了关于0的运算的知识,又能引导学生将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1.引入:大家对0一定不陌生,看到0,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0表示没有;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温度计上0是分界线;0在一些数中有占位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0”表示的意义非常丰富,且具有特殊性。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35+ 0 = 75-0 = 69 + 0 =
45 – 45 = 567-0 = 336-336=
325×0 = 0 ÷28 = 72 × 0 =
3.回顾刚才的比赛活动,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的是关于0的计算,有的结果等于0,总之,都和0有关。
4.揭示课题:大家别小看这个0,它虽然表示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今天我们也来学习有关0的运算。(板书课题)
探究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回忆、整理和概括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的能力。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
2.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具体描述一下这些运算。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预设1: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例如:0+568=568,99-0=99。
预设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例如:128-128=0。
预设3: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78=0,29×0=0。
预设4: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例如:0÷76=0。(“非0”用得好,表达很准确。)
(3)引导学生小结。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学习任务二:举例验证,完善规律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对例子的讨论,验证0在四则运算中的4条结论这个过程,也让学生明白了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1.举例验证。
引导学生观察和0有关的运算的4条结论。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
预设1:验证“一个数加上0或者减去0,结果还是这个数”。
左手3块糖,右手没有糖,用0表示,求一共几块糖就是把3和0合起来。左右手共3块糖,右手没有糖,求左手有多少糖,用3-0=3。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