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5课时 画垂线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引“探究”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跳远成绩怎么测量吗?测量跳远的距离时,尺子要与起跳线垂直,同时从跳远的人的脚跟量起,因为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2.引导:你能想办法利用手边的材料和工具,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
学生画线并交流。展示不同工具画法,方格、量角器、三角尺。
3.追问:你认为用什么工具画既准确又简便?
学生思考并交流。(用三角尺画互相垂直的直线最简便。因为三角尺上直角的两条边互相垂直,一条直角边是另一条直角边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而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实质上就是让这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所以用一把三角尺来画比较简单一些。)
4.谈话: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尺上互相垂直的两条直角边来画垂线。这节课我们学习画垂线。
学习任务一:画垂线。
【设计意图:学习不同工具画垂线,通过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进一步加深点到直线距离的理解。】
新知探究—习“方法”
1.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课件出示教科书P91例8。
例8:
(1)阅读与理解
提问:你能用三角板过直线上一点A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吗?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画图。
交流:先将直尺放在已知直线上与直线重合,再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然后沿着直线移动,让三角板的顶点与直线上的点A重合,最后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画上直角符号。
强调:过直线上的点A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就是要画出的直线既要和已知直线相互垂直,又要经过直线上的点A,也就是说点A就是垂足。
提醒:画垂线时让三角尺的长直角边稍微离开直线上的点一些,不要让尺子压在点上,只靠住点的边儿,才能使画出的直线正好经过直线上的点。另外,垂线是一条直线,但是通常只需要画到与已知直线相交,也就是画到垂足的地方就可以了。
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1)阅读与理解
提问:如果这个点在直线外,又怎样过这个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呢?
学生思考并画线。
交流:过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垂线,和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在边重线的基础上通过平移使另一条直角边过点,然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垂线,标垂足。
提问:观察一下,如果像这样经过指定点,能够画出多少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学生讨论交流。
易错警示:过直线上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垂线。但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因为直线外一点与已知直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
总结用三角尺画垂线的步骤:一放,二靠,三移,四画,五标。一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二靠(靠三角尺,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在直尺上);三移(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点重合);四画(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五标(标好直角符号)。
学习任务二:达标检测,巩固练习。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