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备教材内容

1.在学生认识了乘法,知道了乘法各部分名称,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和2、3、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乘法口诀快速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教材编排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题,这样的编排能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理解、内化,加强熟练程度。

2.教材分三个层次呈现乘加、乘减内容。首先呈现了学生坐旋转木马的情境图,并把提出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素材。然后根据数学问题和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教材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乘加,另一种是乘减。最后由水果精灵的语言明确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教学中教师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做过多要求,让学生明确“在乘加、乘减算式中先算乘法”即可。

3.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能够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也能为今后依据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学习、记忆6~9的乘法口诀做好准备。

备教法学法

当我们完成了2、3、4、5乘法口诀的教学后,接下来我们就要教学乘加、乘减的内容了。同属于计算类课程,对学生来说缺乏趣味性,比较枯燥,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能够在快乐中完成学习,感受数学就在身边。采用直观教学法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学习。小朋友们在儿童乐园坐木马的情境图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也为理解计算顺序提供了支撑,因此必须清楚地把握情境图的特征。在观察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让学生用摆学具的方式对情境进行理解,直观感受各数据的特点,为后面的探究积累感性经验。

2.合作学习法:当学生具有了直观感受后,立即让学生在小组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在相互操作中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发散学生思维。除了教材上给出的两种算式之外,学生还有可能列出3+3+3+2或其他算式,只要列式合理都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当然要组织学生重点研究乘加和乘减这两种算式,让学生结合磁铁块说明算式的意义,最后明确乘加、乘减都是先算乘法。让学生明确学习了乘加、乘减算式,就能用已知的乘法口诀解决更多的乘法问题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

算顺序。

2.通过乘法意义沟通算式之间的联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备已学知识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乘法的意义,1~5的乘法口诀。

 

1的乘法

口诀

2的乘法

口诀

3的乘法

口诀

4的乘法

口诀

5的乘法

口诀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 乘加、乘减算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掌握)

问题导入 一共坐了多少人?(教材58页例5)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