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21 三黑和土地 | 部编版 | 六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 | 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
||||
学习重难点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 ||||
学情分析 |
这首诗所讲的事情发生的年代距离现在比较远,学生难以理解。课前要让学生自行查找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 谈话导入:上一课中,我们认识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农,他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一方土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看看他又有怎样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教师引导: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呢?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乡土诗人,也是五四运动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结合学生介绍,相机出示课件。)
4.引导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引导:有同学知道《三黑和土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
【预设】:学生介绍相关背景,教师相机引导,提示:《三黑和土地》写于1948年9月,那个时候中国的土地制度是怎样的呢?
教师介绍:解放以前,大多数农民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只能雇佣于地主,终日辛勤地替地主种地,却不能满足最基本的温饱。1947年,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地土地改革运动,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农民才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 认识三黑
1.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③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过渡:明确了学习任务,现在就请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1)自由朗读诗歌,根据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朗读诗歌,想想这首诗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教师适时总结
第一部分(1-3节):总体上写农民得到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4-15节):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后的欣喜之情。
- 第二部分写了三黑的哪几件事?请圈画出关键词句,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概括每件事。
学生交流,出示课件(相机板书:翻地耙土 回忆过去 畅想未来)
3..PPT出示:三黑是一位 ,是一位 。
引导强化:“农民”——在土地耕作,收入来源于土地,通过在土地上种植作物获取收入,维持生活的辛勤朴实的一类人。
- 引导质疑:“翻身的人”——为什么说三黑是翻身的农民?
请大家结合“资料链接”,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预设:这里的翻身比喻从困苦或受压迫的情况下解脱出来。因为三黑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摆脱了没有土地的困境,摆脱了地主的压迫。是呀,三黑就是土地改革中翻身的一个人儿。
学习任务三:交流文本,感悟喜悦之情
- 出示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 读一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PPT出示自主合作学习要求: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画出体现三黑热爱土地的词句。
(2)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在小组内交流。先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
※第一小节
(1)两个“一……就……”:时间短,重复使用,可见迫切、渴望。
(2)比喻“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比喻形象,迫切渴望,全身心投入。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