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编版 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习

重难点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利用。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

1.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河山”。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山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深情,配合表现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关键句在文中一般起总起、过渡、总结的作用,多出现在一段话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借助关键句,能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大意。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3.新课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古诗。

学习任务:朗读古诗,自主学习生字生词

1.播放诗歌朗诵音频。

2.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辨析生字结构,并给生字组词

4.交流识字技巧。

加一加:子+瓜=孤  巾+凡=帆

减一减:到-刂=至

5.书写提示:

楚,上下结构,共有13笔。书写时要注意:上边的“林”要写得扁写,捺变为点。下边部分要舒展,捺是主笔,要写得平缓舒展。

“断”左部先写“米”再写竖折;“孤”右边不要写成“爪”。

学习任务理解诗意,祖国河山壮丽景象

1.朗读古诗《望天门山》,了解作者。

(1)自由诵读。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3)了解作者。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1. 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结合注释,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2)教师巡视、点拨。

(3)课堂交流。

交流要点:

望:远看,远望。

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中断:从中间断开。

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至:到。

回:回旋。

古诗大意: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