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编版 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习

重难点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利用。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激趣导入,了解写作背景

  1. 激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江山秀丽,风景优美,有奇丽的庐山瀑布,有壮观的黄河落日,有塞北的辽阔,也有江南的秀美。今天,老师邀请大家随我一起泛舟西湖,去看看西湖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美景。

2.写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一天他和朋友们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从诗意看,作诗当天朝晴暮雨,诗人既为酒所醉,亦为美景所醉。此诗是他杭州风景诗中传诵最广的绝唱之一。

学习任务:朗读古诗,自主学习生字生词

  1.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 学习生字:亦、抹、宜

3.交流识字技巧。

减一减:迹-辶=亦   谊-讠=宜

多音字:抹

4.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辨析生字结构,并给生字组词。

饮,左右结构,衣补旁。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衤”的横撇与竖笔相接于横中线。

学习任务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西湖之美

1.朗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了解作者。

(1)自由诵读。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3)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2.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疏通文意,想象画面,感受西湖之美。

(1)小组讨论交流:结合注释,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2)教师巡视、点拨。

(3)课堂交流。

交流要点:

①题解: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饮酒。

湖上——点名地点

初晴后雨——表明天气

写作背景:170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大雨,两种不同的景致,他都很欣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正。

③由“潋滟”这个词语,你能想到怎样的场景?

预设:湖水荡漾、波光闪动、浮光跃金、波光粼粼……

④前两句大意: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⑤想象一下,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