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
统编版 | 四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 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
习 目 标 |
1.认识“篱、宿、茅、剥”等生字,读写“稀疏、茅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插图,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大意。 4.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
||||
学习
重难点 |
关注关键语句,想象画面: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关键字词的意思,想象画面,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 ||||
学情分析 | 指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品读诗句关键词,引导想象画面,学生的画面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教学时给学生提供一些表达的句式或表达的思路,引导学生整合句子,完整表达。尊重学生学生的个性表达,不要形式化格式化。 | ||||
教学辅助 |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复习古诗,回顾学习方法
一、复习古诗,回顾古诗学习方法
1.读古诗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2.圈景物——圈出景物,了解景物特征
3.想画面——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情境
4.悟诗情——抓关键词,联系语境,体会诗人情感
二、诵读古诗
1.出示古诗,学生自读。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学习任务二: 朗读古诗词,感受乡村事物特点
一、读通古诗词,字音读准
1.认读生字词,自读,检查读。
茅檐 翁媪 亡赖 莲蓬
2.多音字
剥 báo(剥壳)
bō(剥开)
二、朗读古诗,感受诗中景物特点
1.朗读古诗词,请根据你的理解读出节奏。
(1)对比阅读《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 村居》,体会诗词的不同。
相同:词和诗一样,非常注重押韵,例如“小”“草”“好”“媪”押韵,“东”“笼”“蓬”押韵。(“蓬”古音念póng;“大儿溪东锄豆”,为了押韵,写为“大儿锄豆溪东”)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词的音韵美。
不同:
—题目不同。(“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题)
—诗每一句的字数往往相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词分为两部分。(上阕和下阕)
(2)根据诗意,画出停顿节奏。
2.理解《清平乐 村居》
(1)词中哪些词语让你一下就看出这首词写的是“村居”,是农村生活?把这些词语圈出来。
——茅檐、溪、锄豆(是指在豆田里除草)、织鸡笼、剥莲蓬。
(2)读注释: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带湖(今属江西),此地古代属吴地。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无赖,指顽皮,淘气。
卧:仰卧,侧卧,俯卧……
(3)联系生活情境,说说诗词大意:
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