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1.《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 村居 | 统编版 | 四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 第3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
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村居》。
|
||||
学习
重难点 |
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
||||
学情分析 |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走进古诗词
1.课前导入
村 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朝诗人高鼎写的《村居》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清平乐•村居》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词。
- 助学资料
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的新文学样式,可以配乐歌唱。词最初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到了宋代,词进入全盛时期,成为继唐诗之后又一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体裁。
3.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并称“济南二安”。
学习任务二:朗读古诗词,理解诗意
1.初读感知
先借助注释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自由朗读古诗,想一想诗和词有什么不一样?
2.解读文题
题目,指乡村生活。词牌名,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和曲调
幻灯片12
3.品读诗词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诗意: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
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阕,后一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4.书写指导
檐yán左右结构:木部首: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顺。
5.初读诗词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品读诗词
A.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