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1 北京的春节 | 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 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按顺序理清文中不同时间点所对应的民俗活动。 3.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
||||
学习
重难点 |
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按顺序理清文中不同时间点所对应的民俗活动。 |
||||
学情分析 |
有关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不同地方的孩子理解不一样。因此,在课前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从学生自己过春节的经验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页,交流内容
生1:我发现了本单元的主题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明跟风俗习惯有关。
生2:我发现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生3:我发现这一单元对写作文的要求是“习作时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民风民俗”。
- 看插图!你们看,这两幅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节日,在干什么呀?
生 :过春节时放鞭炮,舞狮子……
师:是呀,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
(出示过春节的图片)
3.师:(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板书:春节)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好不惬意!寒假里我们也刚刚过完春节,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谁能来说一说你家是如何过春节的?
4.师:老舍先生也有一篇文章,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京味十足的、独特的民风民俗的年文化吧。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拥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收录在《老舍文集》里。
资料链接:本文写于1951年1月,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和水几个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差不多同时,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之情。
学习任务二 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同桌互相交换“学习任务单”,检查第1题生字的书写,并提出问题,先互相解决,共性问题全班解决。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