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清平乐 | 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 古诗词诵读 | 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词人思想感情变化。
2.学习词人轻巧、活泼、清新的语言风格。 |
||||
学习
重难点 |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词,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 ||||
学情分析 |
这首词是六下课外诵读诗词的最后一首,是黄庭坚的惜春之作。作者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词赋予春天以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无聊,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是侧面描写的方法,借主观感受,反映春天的可爱。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诵读为主,入情入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交流词人以及创作背景资料,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1.北宋有一位才子,他叫黄庭坚,知道吗?
2.课件出示,简介词人。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3.介绍创作背景:
公元103年(崇宁二年)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同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本首词就是作于贬谪宜州的翌年,即公元1105年(崇宁四年)。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清平乐》。
学习任务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设计意图:学法迁移,学生自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读准词的重点读音和朗读节奏,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注意停连。
2.指名读,生评价。
3.读好韵脚。词和诗一样,也有押韵。韵脚平声,稍微延长一点。齐读。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鹏。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4.齐读。
学习任务三:对话词境,体悟情感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