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诵读 教学设计

咸阳城东楼

 

1.背诵并默写诗歌,品读,理解词意。

2.写出炼字、炼句的赏析文字。

3.感受作者的情感。

 

0.5课时

 

 

了解作者

屏显: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诗中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了解背景

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从故乡(今江苏丹阳)来到长安任监察御史,历经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的七律。

朗读课文,通文正字。

朗读诗歌,正音正字。

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正音正字。

苑(yuàn) 蝉(chán) 渭(wèi) 芜(wú)

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对照课下注释,同桌合作,理解诗歌大意。

2.指名翻译。

屏显:

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万里忧愁,蒹葭杨柳,就像江中的小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将至,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鸣啾啾。

不要问秦、汉灭亡的往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探究下面的问题

1.首联“似”表示并无什么汀州,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诗人登上咸阳城楼,举目一望见秦中河树风物居然类似江南,愁之由来可见一斑。

2.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作用。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3.颔联中写了哪几种自然现象?请分别描述之。

明确:

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仿佛靠近慈福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冷风乍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4.《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 试从内容角度赏析。A.触发乡情、亲情,抒写游子思妇的绵绵思念。

明确: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自然情景,给人紧张压迫之感。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5.承接上联山雨将至,颈联写鸟雀都有哪些反应?

明确:

鸟下绿芜 (仓皇逃入)蝉鸣黄叶(躲着悲鸣)

6.你看出来作者虚写的是什么吗?请参考下面古诗体会一下。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凤凰台》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明确:

历史沧桑,世事难料,人生无常。

7.怎样理解尾联的“流”字?

渭水无语东流,不会为任何事物而改变停留,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情之意。这里暗示出大唐风雨飘摇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8.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

国势动荡,危机四伏;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