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23 鸟的天堂 | 部编版 | 五年级上册 | 第七单元 | 第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字,会写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傍晚时“鸟的天堂”的特点,感受大榕树的无限生机,体会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 |
||||
学习
重难点 |
了解傍晚时“鸟的天堂”的特点,感受大榕树的无限生机,体会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 | ||||
学情分析 | 五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读书提问的能力。因本课的阅读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在阅读活动中边读边想的方法不明确,在实践中应怎想,想什么不够明晰。所以要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 ||||
教学辅助 |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谈话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氛围,引入新课。】
1.展示大榕树和鸟的相关图片导入新课。
引导:人们喜欢把最美好的地方称为“天堂”。“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呢?
预设: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过渡: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脚步,一起走进《鸟的天堂》。
2.作者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著有长篇小说《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出版了《巴金文集》《巴金全集》《巴金译文全集》等。
3.写作背景。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有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部天马村天马河的河心沙洲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20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使“鸟的天堂”的美名得以传扬。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设计意图:在正式学习课文内容之前通过学生自学字词,教师指导书写生字,扫清阅读障碍,为学习文本作铺垫。让学生填空、概括课文内容,不仅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也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并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灿烂 白茫茫 船桨 规律 一簇簇 不计其数 榕树
缝隙 照耀 应接不暇 颤动 静寂 抛在后面
(2)指导生字书写。
“桨”:划船工具,多为木制,因此是木字底。要写得上窄下宽,“木”横要长,竖出头要短。
“暇”:借助日字旁,理解“暇”与时间有关,并在“应接不暇”中理解字义,不要写成目字旁。
2.引导思考:同学们,“鸟的天堂”在哪里呢?“鸟的天堂”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并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一共(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 ),看到了( );第二次是在( ),看到了( )。
预设:作者一共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傍晚,看到了一株静静的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众鸟纷飞的热闹场景。
3.课文哪几段是写“大榕树”的,哪几段是写“鸟”的?
预设:第5—9自然段写作者看见了一株茂盛的大榕树,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在“鸟的天堂”看到了很多鸟。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