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及其品质。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默读课文并圈点勾画关键词,理出海伦的心路历程。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诵读体会海伦的内心变化。

教学难点:

从关键语段和细节描写中品读深刻含义,进一步理解“再塑生命的人”。

三、教学设想

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学习习惯处于养成阶段,而且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已经有所了解,对于课文内容能够理清思路。他们在小学接触过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但他们对盲聋孩子的世界没有切身体会,也很难理解他们处于黑暗中的心情。另外,他们对于文本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请你闭了眼,全班不要发出任何声音,倾听一段文字。

有一次,她推翻了妹妹的摇篮,如果不是妈妈及时赶来,也每许她的妹妹就会被摔死。但是对于这一切她不会有丝毫歉疚,因为她看不到也听不见,在往后的日子里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也许你会觉得她很可恶,现在让我们走进文本了解她--海伦·凯勒,看看你对她的印象会不会改变。

、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一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她自幼因病致残,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困难,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她投身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中。著有传记《少女时代》《我的生命》和《乐天主义》等。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2.介绍背景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不足两岁突患大病,高烧昏迷导致双耳失聪,双目失明,陷于痛苦深渊。但在她七岁时的一天,“再塑生命”的安妮·莎莉文老师来到她身边,用爱和科学的好方法教她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引导她用心灵拥抱光明生活,走向广阔天地。她19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取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一生创作14部著作;曾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曾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曾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曾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13国。1953年美国上映海伦·凯勒生活和工作的纪录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海伦·凯勒著《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1964年海伦·凯勒获得美国公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她就是人类的伟大奇迹!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捡(jiǎn)    感慨(gǎn kǎi)    搓(cuō)捻(niǎn)    绽开(zhàn kāi)

争执(zhēng zhí)    惭愧(cán kuì)    悔恨(huǐ hèn)

2.词语释义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拼凑: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

疲惫不堪:疲倦得难以支持。

小心翼翼:形容非常小心。

依样画葫芦: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纯模仿,不加改变。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忽然醒悟的样子。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悔恨莫及:悔恨也来不及了。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企盼:盼望。。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1.默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是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莎莉文老师是一位富有爱心、耐心、慧心的出色的老师。

2.默读课文,本文主要写了莎莉文老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