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气 候》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要求学生学会初步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 结合温度带、干湿区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 通过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4. 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5. 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风气候成因示意图进行初步分析,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6. 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重点和难点
  1.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差异。
  2.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3. 运用各类气候图,分析总结气候特征与成因,体会各地理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 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三、教材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讲述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特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两大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因此,教材在编排上首先考虑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而后是气候特征的概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教材在结构上主要分为四部分: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温度带的划分;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划分;3.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过程设计

忆一忆:你能区分降水和降雨吗?

教师小结: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学生活动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方法指导: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问题引领:1.找出400mm、800mm年等降水量线。

2.400mm年降水量线北部大致穿过哪条山脉

3.800mm年降水量线东部大致穿过哪条地理事物。

4.年降水量1600mm的地区大多在?,年降水量200mm的地区大多在?

5.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讲解)

教师小结:我国年降水量1600mm的地区大多在东南地区,年降水量200mm的地区大多在西北地区,整体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400mm年降水量线北部大致穿过大兴安岭;800mm东部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

学生活动二: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方法指导:读“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和“北京降水量极值图”,分析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