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中学序曲》
一、教材解析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框,由“新的起点”“成长的礼物”两目组成。主要是引领学生踏上成长的节拍,体会角色变化的意味,了解中学时代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未来的生活确立崭新的目标,并建立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

二、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阶段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此时的他们,具有既幼稚又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内心活动是极其丰富的,也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从主观愿望来看,他们对新生活充满新奇和期待,希望自己能尽快融入新生活中,使自己的中学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另一方面,从客观现实来看,学生需要面对初中生活范围逐渐扩展带来的变化,需要处理新生活中日益增多的各种关系。面对成长中的问题,有的学生能够积极应对,有的会产生担忧害怕、不安其至紧张等复杂情绪。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理解关怀、引导和支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与他们一起获得新的成长经验,共同体会成长的美好,共同应对成长中的问题。

三、设计思想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3.强调“协作学习”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

4.强调学生责任意识的提升,转变人生角色等意识的内化。

四、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人物事迹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积极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

健全人格:通过了解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懂得中学生活对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性;感受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体味角色变化的意味。

责任意识:分享成长的礼物过程中让学生树立对自己负责、集体负责、国家负责的生活态度,能够珍惜新生活,发展新自我,确立新目标,开始新行动。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积极的规划新生活,为未来的生活确立崭新的目标。

六、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图文视频资源

七、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八、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2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言语导入:进入中学阶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怎样的风景?

在这里,我们会遇到哪些老师和同窗,会有哪些奇妙的经历?

每天的学习、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在我们的成长中留下何种印记?

聆听老师话语,做好学习准备。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设疑导入,营造画面感,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揭示主题。

环节一:新的起点
教学内容: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中学初体验:请用不同的词语,和同学分享你对中学生活的初步感受,并说明原因。
2.小学中学说不同:引导学生从科目、课程内容、老师讲课特点、学生学习特点等不同角度对比小学与中学的不同。

3.展示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的画面。

4.呈现桂海潮的人物档案:

(1)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个人吗?

(2)呈现桂海潮的成就及正面照片;

(3)引导学生阅读桂海潮的经历,并设问:决定桂海潮人生重大轨迹的事情是什么?

(4)播放桂海潮视频:小镇青年终圆梦;引导学生思考:桂海潮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5.教师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1. 积极思考,调动中学生活初步印象,举手回答问题。

2. 根据教师引导,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小学的不同,并能列举具体表现和更多角度。

3. 观看教师提供的中学生活素材。

4. 猜测人物身份,了解人物成就,探究人物成功经历,认真观看,独立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5.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明确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