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1. 生命观念:通过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以及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并初步树立生物学中的结构功能观等生命观念。
  2. 科学思维:

(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1. 态度责任:从认识生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大自然中生物生存现状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分析图片上的各种生物或者非生物的特点,总结出生物的共同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

 

三、教学设计思路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一定的鉴别能力,但不能描述二者之间的差异。本节师先通过设疑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的方法,从而应用在生物学的学习中。

生物的特征是认识生物的起点,是学生从具体的生物个体到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与存在形式——生物圈的认识的起步。教师在本节课重点要通过图片、生活经验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得出结论,部分特征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和提示。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突出重点。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或者播放视频,引入课题。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一、科学探究的方法

师引导学生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那科学探究的方法由哪一些呢?

生可以通过自己理解畅所欲言

师生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等。在以后的生物学学习中会陆续用到。

今天的这节课要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什么是观察呢?

播放视频:观察法。

观察是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给同学们讲解观察时所用到的工具和基本了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目标二、生物的特征

1.问题导入:想一想,议一议:有的机器人能用乐器演奏出优美的曲子。有的机器人还能做操、跳舞、踢足球,甚至与人交谈。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出你的理由。

  1. 图片展示:思考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1. 展示问题,阅读课文,思考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展示动植物的图片。

思考 :植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动物又是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

归纳: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绝大多数植物的营养方式叫做自养。

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叫做异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