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凝聚法治共识》
一、教材解析

本框内容是九年级道法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课内容由“法治政府”和“厉行法治”两目组成,具体内容是: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主要引导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教育,使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民主与法治主题的完结篇,也是八年级下册法律专刊的最终答卷。

二、学情分析

经过八年级下册法治部分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坚持依宪治国、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行政机关等内容,学生对本课内容会感到熟悉。但其对于法的理解仍处在表面的理解,本框内容会通过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理性思考,明确法治政府的要求,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以及如何建设法治中国。随着知识学习的深入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他们已经逐步意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明确的知晓法治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建设法治国家,生活中遇到困惑该如何解决仍然没有头绪。思想过于片面,思考有所欠缺。通过本堂课,帮助学生明确我国正在建设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明确建设民主法治中国的必要性,作为青少年,要贡献自身的力量,同时在坚定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增强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法治观念: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为日常的生活方式,增强厉行法治的能力。

3.责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

教学难点:厉行法治,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设置活动:知识回顾

设问:提到政府,你会想到哪些机关部门?

1.认真思考回顾上学期有关政府的知识。

2.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第一目:法治政府
教学内容:正确认识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的核心、重要性、要求。
预设过程(2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活动:连连看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2. 活动:生活故事会

结合生活经验,分享与政府打交道的经历。

3.呈现政府维护社会治安、交通管理、保障义务教育等场景的图片,总结法治政府的作用。

4.设问:①这样的政府是什么样的政府?②政府凭借什么管理人们?③政府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

5.带领学生回忆有关国家机关权力来源的知识点,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知识点——正确认识法治政府(含义、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原则)

6.呈现两则时事热点新闻:①救灾物资被弃山沟,责任心不应与爱心一同“被丢弃”;②廊坊消防已派7部排涝车增援涿州。

设问:上述两则新闻启示我们应怎样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

7. 呈现材料:政府行使权力的“三张清单”

8. 小组讨论活动:结合热点链接和三张“清单”,讨论依法行政的要求。

9.教师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知识点——依法行政的要求。

1. 结合生活经验积累,认真思考问题,并踊跃举手发言分享。

2. 认真聆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明晰法治政府的相关知识点。

3.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理解并识记法治政府的含义、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原则,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4. 仔细阅读社会新闻,尝试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

5. 独立思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6.认真参与小组讨论,仔细聆听老师讲解依法行政的相关知识点。

7.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多角度分析依法行政的要求,理解识记知识点,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